世界衛生組織已把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需重點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國的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已達到38%左右,沿海城市發病率高于內陸地區,重工業城市高于輕工業城市。據統計,目前我國抗過敏藥零售市場容量在12億元左右,市場潛力巨大。
品牌集中度高
抗過敏藥是藥店中等規模的一個品類,銷售額約占門店銷售總量的1%左右。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從抗過敏藥的大類結構來看,全身性抗過敏藥占據近80%的市場份額,主要用于過敏性鼻炎;對癥治療的局部抗過敏藥占近20%左右的份額,近年來局部抗過敏藥份額呈下降趨勢。從劑型上來看,片劑和膠囊劑依然是消費者的首選,滴劑在市場上占據有8.6%的份額。
從全國市場來看,抗過敏藥市場規模最大的10個品種,約占了全國90%的市場份額。在品類眾多的抗過敏藥物中,外資品牌占據熱銷品牌中的前五位。開瑞坦作為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的代表,有較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并且在減少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以及臨床療效、使用安全性等方面都比第一代抗組胺藥物有很大改善,市場占有率較高。西安楊森在老的息斯敏退市后,2007年快速推出新息斯敏,通過各種渠道的廣告宣傳,很快取得成功,約占10%左右的市場份額。中美史克生產的伯克納作為局部抗過敏藥,自1988年進入中國后,在臨床上取得了不菲的銷量,但零售終端市場一直不慍不火,近年來市場占有率略有下降,但依然穩坐暢銷榜第三把交椅。
終端大有可為
巨大的市場空間、居高不下的發病率、高度集中的市場格局使得抗過敏藥物成為門店中最為暢銷的品類之一。尤其是春夏皮膚病高發季節,更是銷售的黃金季節,門店應做好聯合銷售的準備工作。
目前,只有少數醫院設立了變態反應科或過敏中心,專門診治各種過敏性疾病,但在大多數醫院,由于沒有專門的科室,一些原本相互關聯的過敏性疾病,只能被“分而治之”。因此,該類疾病的醫院就診率較低,這使得抗過敏藥零售市場潛力巨大。
店員除了要準確掌握各種抗過敏藥物的用法、用量及適應癥、用藥禁忌之外,還應具備相關的聯合用藥常識,通過聯合推薦,滿足消費者尋醫問藥需求。這就要求門店的藥學培訓必須跟上,還可以聯合廠家進行相關的關聯用藥知識講座,通常廠家的醫學資源要比門店豐富得多,由廠家實施相應的藥學服務培訓,不僅可以節約門店的運營成本,而且可以確保培訓質量。